当前位置: 法院资讯 -> 法院动态

建三江农垦法院“实施三年发展规划展风采”专题报道

前进人民法庭:法铸天平 情洒人间

建三江农垦法院实施三年发展规划成果纪实之六

  发布时间:2012-11-16 10:59:52


    在中国大陆最早升起太阳的东极地带,在黑龙江乌苏里江、松花江三江横贯汇流的地方,有一片1.24平方公里的辽阔而神奇的土地,这里大地葱郁、黑土流金、人民勤劳而善良;这里曾是多少拓荒者追逐梦想之地,也曾是孕育过‘北大荒精神’的发祥之地;这就是被誉为“中国绿色米都”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,一座随时代而崛起的美丽富饶的农业现代化城市。她,是全国精稻种植最大的地区;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、节能减排示范基地、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示范标杆基地。在这艘引航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航母之上,有一座明星城镇——前进农场,她似一束明珠璀璨光芒,镶嵌在三江大地的东南方。这里是中国第一条支农铁路的终点;这里是三江平原腹地“中国绿色米都”的物流集散中心;前进农场在建三江管局的整体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40年来,2万多前进人民,承载着历史重任,传承着“北大荒精神”,艰苦奋斗、励精图治,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今日的辉煌。历史不会忘记,在这支建设大军中有一批优秀法官群体,他们是其中杰出的代表;是她们的勇于担当、默默奉献,为农场的经济建设、社会和谐、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。她们扎根基层几十年无怨无悔,始终坚守一名党员,就是一面旗帜,一名法官,就是一杆天平的信念;她们用责任和行动诠释了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和永恒追求。

    一、用管理促进审判  以公平诠释法律

    “提升干警执法水平,提高案件审判质量,确保司法公正,消除社会矛盾,促进垦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”,是前进人民法庭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:“以思想育人、以制度管人、以责管案、以案问责、以责问效”的二十二字方针,来统揽全庭工作。

    思想育人:就是树立干警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荣辱观;鼓励干警发扬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、顾全大局、无私奉献”的北大荒精神,引导干警在工作生活中要争做学习的尖子、办案的能手、遵纪守法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模范。每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、业务培训;每月搞一次党团活动、文体活动;每季搞一次社情民意调查和“学雷锋做好事”的公益活动;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比武和工作考评;每年开展一次“争先创优”活动。以这些活动为载体,既丰富了干警的文化政治生活,又净化了思想、陶冶了情操,增强了干警的凝聚力、向心力,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。

    近三年来,前进法庭集体及个人荣获过各类荣誉称号50余个,其中建三江法院、管局级的30余个,中院、总局级、省级以上的20余个,庭长佟建华个人曾获得荣誉10 多项,最高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、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。法庭也数次被省高院、省总局评为“文明法庭标兵”、“执行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综合治理先进单位”“、档案管理省级标兵”等称号。

    以制度“管人”:就是用规章制度去规范人的行为活动,突破过去以人管人、以权管人、以事管人的做法。从干警的生活、工作、政务、后勤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制定出符合上级规定、切合本庭实际的、操作性强的各项规范、规章、制度、办法、措施。先后出台了《规范工作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的意见》、《党建工作制度》、《巡回审判制度》、《庭长接待制度》等50余项规章制度。

   “以责管案、以案问责、以责问效”这是前进法庭在审判管理上独创的一套审判管理机制。首先,确立了庭长、副庭长、主审法官、书记员等与案件相关人的责任范围,对案件流程中的层级跟踪把关、分工负责的具体规定。使案件形如人成长的过程一样,从出生到老去,一路上有责任人去抚养赡养到终。其次,对案件的审结中出现任何瑕疵和错误,引发上诉、上访,都要对案件进行责任倒查,按规定追究其相关人的责任。其三,在“责落人头”,的同时,定期由纪检监察部门向社会及当事人发布意见征询函,采取‘请进来、走下去’的方式与各企事业、机关单位领导开座谈会、通气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案件及法庭工作的监督意见。预防案件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;避免案件出现瑕疵错误。还建立案件回访制度,在案件审结过程中,回访当事人,及时及早发现纠正其中潜在的隐蔽性错误。他们还坚持每月一次案件通报会;每季一次的裁判文书展评。这些措施的施行,掌控了案件的政治效果、社会效率、法律效果的最佳统一。

    截至今年6月,法庭两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417件,审结408件;涉案标的3147万元,结案率百分之97.8。案前安外调节200余件,调解率百分之百;无更审改判、上访案件发生。

    二、用调解化解矛盾   以真情温暖心灵

    人民法庭,是人民法院的窗口;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,接地气、处矛盾的前沿阵地;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法先锋军;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。法庭工作的好坏,法官形象的优劣,直接影响党的司法权威和公信力,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前进人民法庭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,凝心聚力去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;以能动司法,把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,并能及早预防消除各种矛盾隐患的滋生。

    去年腊月23,正逢农历小年;周天明等7名外来务工人员,因建筑商拖欠他们30余万元工资,经多次讨要无果,激奋之下跑到农场要求场领导解决,严重影响了机关办公秩序;场领导打电话要求法庭帮助处理。前进法庭干警迅速车来到场部,对他们苦口婆心劝说周某等人不要冲动,要相信法律,并将他们接回法庭解决。法官的承诺,给7位农民工带来了希望,他们冷静下来,用渴望的目光等待结果。干警们立即分头行动,一方面到工地找工友们调查取证,一方面通知劳动、建设等部门参与调解,另一方面把开发商、建筑商找来,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并司法警告;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,就把30余万元工资交到了七位农民工的手里,让他们安心回家过年,避免了一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。

    为了增强法庭社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,我们不断完善“服务”和“调解”的两大功能。首先开创了“一窗两室’即;立案窗口、速裁调解室、案审调解室相结合”的速裁调解工作模式。以“窗口化服务”,立案前调解、开庭前调解、诉讼中调解、判决前调解的进行全程“跟踪调解”。坚持能不判不判,能调不判、以调代判的思想原则。方法上牢记;“以诚相待、真情感化、释法明理”的十二字方针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“案了、事了、心了、真了”的目的。

    79岁老人吴某,因长年疾病缠身无钱医治,老伴早逝,一儿三女都已立业成家,但却百般推脱不肯瞻仰老人。吴某一人艰难熬日,实在撑不下去了,才让邻居陪同来法庭立案,起诉几个不孝儿女。法官们知情后,分别找其几个子女谈话;给他们讲什么是“遗弃罪”和瞻养老人的法律规定和义务;讲道德、讲亲情;最终敲开了几个儿女封闭多年的“孝心”。他们纷纷跪在老父面前,痛忏自己不孝的罪过,然后分工由儿子照顾老父一块生活,其余子女拿瞻仰费。看到老人有人养了,一家人又找回了亲情,法官们欣慰地笑了!

    农户王兰英因丈夫没有要回在外打工的钱,就到法庭将雇主起诉了,担心官司输给对方,她就向邻居借了一千元钱偷着塞给了庭长佟建华。见状,佟建华翻起脸来严肃地批评了她的做法,并对她说;只要你给我一份信任,我还你一个满意,要相信法律是公正的。不久,王兰英的丈夫胜诉,全额执行回被欠的钱。可这时他却意外患上重病,几乎瘫痪,这笔钱马上都用在了他治病上。天有不测风云,丈夫的病还没等治好,大女儿又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病,躺在床上半年多没上学了。望着丈夫,看着女儿,望着空荡的家,王英兰限入了绝望之中。这时,佟庭长来到了她的身边鼓励她说:“天无绝人之路,你要振作起来,全家还得靠你活呢!”全体法官向王英兰伸出了援手,花了3000元给她买了50只乌鸡、白凤,还有20只兔子,佟庭长个人又捐给她1000元做开办基金,扶持王英兰搞家庭养殖。在佟庭长的帮助协调下场公会又无息贷给她5000元创业基金,发展到6000多只鸡,当年她就收入2万多元。脱贫解困的王兰英逢人便说;是佟大姐那些好法官,救了我们一家子啊。

    前进法庭全体干警以责任心、爱心去对待事业和每个当事人,总是急人所急、急人所难、急人所需。他们郑重向当事人说一句:你给我一个信任,我还你一个满意,要相信法律的公正、法官的公正.近两年来,法庭主动承担社会管理的责任义务,积极参与到农场的各项经济建设之中。在企业改制、建设拆迁、土地承包等重大事项上,提前介入提供司法服务。在处理多种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中,以调解手段、司法手段有效化解,调解处理各种纠纷。

    前进法庭近两年来,开展了点对点帮贫扶困活动,每个法官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家庭脱贫。目前,他们已为困难群众提供无息贷款3万多元,为他们提供脱贫致富项目10个以上;提供衣物、米面,豆油、种子、化肥等生活生产物资3万余元;使赵文福等7户贫困家庭走出贫困,法官们的爱心,送去的是党的温暖,让群众深深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感。

    三、用信念武装队伍  以生命坚守阵地

    前进人民法庭现有干警13人,有9人平均在基层工作十年以上,最长的达31年。庭长佟建华23年的法官生涯中从书记员到审判员、到庭长,从这个法庭调到那个法庭从来没离开过基层。父母需要照顾,她干脆就接来一块住;孩子想上管局上好的学校读书,她说:“小时候你只能在农场将就读,等大了你能自理了,就住校读”。佟建华庭长的个人牺牲、家庭牺牲换来的是法庭事业的发展,换来的是无数家庭的幸福,换来的是农场经济的腾飞,以及社会的一片和谐之声,因此她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和全国“三八”红旗手。老法警胡佳伟,在基层一干就是20多年,任劳任怨。庭里大小事找到他从不含糊,都能认真做好。女法官张景霞,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法庭,一恍十年过去了,她的同学大多生活在城市里,有的早已当上了领导。有同学想帮他调动工作,她回绝说:“我在这里生活工作早已习惯了,这里民风淳朴,人际关系简单,与人好处;再说,法庭的工作也需要我啊!”是的,张景霞以她一名普通法官的身份早已融在了这片黑土之中;她在长期工作中摸索的一套“调解四部曲”的方法,不知化解了多少矛盾纠纷;她多次被建三江法院,农垦中院,省法院评为“办案能手”、“调解能手”。

    为了让法庭这块阵地更加坚固、更加能动,为群众服务更加具体、更加便捷,更能减轻诉累,他们将服务重心前移,服务领域拓宽、服务触角延伸。他们变坐庭等案为上门服务;变坐堂办案为巡回办案;变司法求助威司法救助;变单纯审判为多元服务;他们利用媒体、网络、公布法庭专线电话,为有诉求者开辟绿色诉讼通道;为那些因工作忙没空打官司的群众开设“假日法庭”预约法庭,还到工厂、连队、田间地头巡回办案。对年龄大,体弱多病老人,孩子行为不方便群众,开设“家庭法庭”。只要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,前进法庭的法官就到哪里,法徽就搬到哪里,旗帜就插到哪里,使法庭这块阵地无处不在。他们还分别兼任农场所属企业单位的法律顾问,学校的法律辅导员等职。定期不定期去帮助企业研究合同文本、处理一些法律问题,提出司法建议;为学校老师学生上法律辅导课,还经常到社区、村屯、街道、广场去宣讲法律知识。

    在这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;一名法官就是一块阵地,前进法庭的干警们扎根基层献青春,献了青春献终身,凭的是一名党员的光荣义务,一名法官的神圣责任,一名农垦后代的北大荒精神。他们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誓死坚守在这块法律的前沿阵地上。

文章出处:前进人民法庭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网站首页 | 走进建法 | 法院资讯 | 诉讼服务 | 司法公开 | 法院文化 | 联系我们